AICoin动态

从“少有人走的路”到零碳数智化引领者:时链

新闻 2025-08-27 19:13

  为彰显新时代上海静安区民营企业的创新风采,讲述扎根静安、拼搏奋进的创业故事,8月24日,由静安区委统战部与上海新闻广播电台联合打造的“统战源(网络)电台直播间”特别推出《创新创业之路》系列访谈节目。时链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闫磊做客直播间,围绕区块链技术与“双碳”战略融合发展的产业机遇,深入分享了企业从初创探索到行业引领的成长跃迁之路。

  “2016年创业之初,我们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聚焦用能端的节能降碳。”闫磊在访谈中坦言。彼时,“双碳”尚未成为国家战略,能源行业的目光大多集中在发电与输配电环节,由央企主导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。而终端用能侧建筑、园区、医院、办公楼宇的能源管理,却长期处于粗放式运行状态,节能服务市场几乎空白。

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,但用能侧的精细化管控仍有巨大空间。闫磊敏锐洞察到这一结构性机会,决定从“用户侧”切入,用数智化手段重构能源使用逻辑。

  时链科技以“物联网+大数据+人工智能”为核心技术底座,构建“数据采集算法优化智能调控”的能源闭环管理体系。通过部署物联智能终端实时采集空调、照明、冷机等系统的运行数据,结合天气预报、人员流动、使用时段等变量,AI算法动态生成最优运行策略,实现能源系统的“无人驾驶式”调控。

  这一模式不仅大幅降低人工干预带来的误差与滞后,更显著提升了能效水平。随着“双碳”战略落地,政策导向明确,市场需求迅速释放。时链科技的技术价值被广泛认可,业务从上海起步,快速拓展至全国。截至目前,已为超过300个大型建筑项目提供服务,覆盖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,在医疗、商业综合体、办公楼等多个场景中打造了可复制的节能样板。

  “算法才是核心竞争力。”闫磊强调,“硬件会折旧,收益逐年下降,但算法可以持续迭代,让系统十年如一日保持高效。”

  在中港汇黄浦大厦项目中,通过AI智能调控中央空调系统,节能率接近34%;在深圳第二人民医院,综合能源托管项目预计每年降低15%-20%的能源消耗,节省能源支出近300万元,减少碳排放约1160吨。这些成果的背后,是AI对海量运行数据的深度学习与精准预测。

  然而,节能之后,如何让减碳成果获得权威认可?这是横亘在绿色转型面前的“信任难题”。发电、电网、用户三方数据割裂,核算标准不一,第三方核查成本高、周期长,企业即便真实减排,也难以形成被广泛接受的碳资产。

  为此,时链科技将区块链技术深度融入碳管理流程,打造“建筑能碳链平台”。在AI实现节能的基础上,将能源使用数据与碳核算结果实时上链,依托智能合约执行统一、透明的碳因子计算逻辑,确保全过程可追溯、不可篡改、权威存证。

  “过去你说减了100吨碳,我说只认80吨,争议不断。现在,大家用同一套算法、同一套链上数据,结果公认。”闫磊解释道,“区块链就像一个信任底座,让减碳从我说了算变成系统说了算。”

  这一创新实践,离不开静安区的有力支持。在区数据局牵头协调下,多方数据壁垒正加速打通,为碳资产的确权与流通提供了关键支撑。区块链不再只是技术概念,而是真正服务于国家“双碳”战略的基础设施。

  2024年,时链科技整体迁入静安区市北高新园区“数通链谷”,标志着企业全面融入“区块链+双碳”产业生态。“选择静安,是因为这里对新兴产业的扶持方向与我们的发展路径高度契合。”闫磊表示。

  市北高新园区主动扮演“创新试验田”的角色,开放自有楼宇作为“区块链+能碳管理”试点场景,支持企业从数据采集、算法调试到区块链验证的全流程闭环运行。技术团队无需跨区域出差,在园区内即可完成产品迭代与问题响应,极大提升了研发效率。

  “迁入后,产业补贴快速兑现,资金压力得到有效缓解;遇到跨部门协调难题,园区还主动搭建沟通桥梁,帮助我们对接。”闫磊补充道。

  更令人振奋的是园区“上下楼即上下游”的产业生态区块链基础设施、能源服务商、用能企业高度集聚,企业“上楼开会、下楼沟通”,资源对接零距离。“不出园区就能解决问题,效率非常高。”这种集政策支持、真实场景与产业协同于一体的创新环境,正是时链科技持续成长的关键支撑。

  成立九年,时链科技以创新为引擎、技术为基石,在智慧能源服务领域坚定前行。深度融合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大数据与区块链技术,构建“软件-硬件-算法”全栈技术闭环体系,时链科技在国家“双碳”战略引领下,已迅速成长为零碳数智化领军企业,并计划在未来三至五年推进上市进程,借助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大技术影响力。

  “我们的目标是让零碳数智化技术覆盖更广泛的用能场景,不仅为客户降本增效,更为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提供科技支撑。”闫磊表示。

  从“少有人走的路”起步,到如今成为零碳数智化领域的引领者,时链科技以AI与区块链的深度融合,构建起“节能可量化、减碳可认证、价值可交易”的新范式,走出了一条技术深耕与生态协同并重的高质量发展之路,为中国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注入创新动能。

  (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)

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(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、未成年人举报) 举报邮箱:br>

上一篇:远光软件:目前没有与树图区块链合作

下一篇:没有了

猜你喜欢